形容生气的四文成语有哪些(65个)

  • 1、

    勃然大怒 [ bó rán dà nù ]

    释义:勃然:突然。突然变脸大发脾气。

    出处:汉·班固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是故皇天勃然发怒。”

  • 2、

    藏怒宿怨 [ cáng nù sù yuàn ]

    释义:藏、宿:存留。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。指心怀怨恨,久久难消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仁人之于弟也,不藏怒焉,不宿怨焉。”

  • 3、

    垂头丧气 [ chuí tóu sàng qì ]

    释义: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、萎蘼不振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主人于是垂头丧气,上手称谢。”

  • 4、

    冲冠眦裂 [ chōng guàn zì liè ]

    释义:形容愤怒到极点。眦裂,睁裂眼眶。

    出处:语出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……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”

  • 5、

    大发雷霆 [ dà fā léi tíng ]

    释义:霆:呼雷,喻震怒。比喻大发脾气,大声斥责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“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。”

  • 6、

    愤愤不平 [ fèn fèn bù píng ]

    释义:愤愤:很生气的样子。心中不服,感到气愤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八回:“王子成父诸人,俱愤愤不平,请于桓公,欲劫鲁侯,以报曹沫之辱。”

  • 7、

    忿然作色 [ fèn rán zuò sè ]

    释义:由于愤怒而变了脸色。

    出处:《孙膑兵法·威王问》:“田忌忿然作色:‘此六者,皆善者所用,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。然则其急者何也?’”

  • 8、

    敢怒而不敢言 [ 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 ]

    释义: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。指慑于威胁,胸中愤怒不敢吐露。

    出处: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”

  • 9、

    横眉怒目 [ héng méi nù mù ]

    释义:形容怒视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五代·后蜀·何光远《监戒录》引陈裕诗:“横眉怒目强干嗔,便作阎浮有力神。祸福岂由泥捏汉,烧香代养弄蛇人。”

  • 10、

    火冒三丈 [ huǒ mào sān zhàng ]

    释义:形容愤怒到极点。

    出处: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,火冒三丈。”

  • 11、

    火上添油 [ huǒ shàng tiān yóu ]

    释义: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。同“火上浇油”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三回:“贾臬台见他顶嘴,如火上添油,那气格外来的大。”

  • 12、

    横眉立目 [ héng méi lì mù ]

    释义:犹言横眉努目。形容怒目相视,态度凶狠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老舍《茶馆》第一幕:“三三两两的打手,都横眉立目,短打扮,随时进来往后院去。”

  • 13、

    横眉冷目 [ héng méi lěng mù ]

    释义:愤怒、轻蔑的样子。同“横眉冷眼”。

    出处: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三章:“现在他又横眉冷目地喝了一声‘走’,更把个张温吓没了真魂。”

  • 14、

    疾言遽色 [ jí yán jù sè ]

    释义:言语神色粗暴急躁。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:“虽在仓卒,未尝疾言遽色。”

  • 15、

    金刚怒目 [ jīn gāng nù mù ]

    释义:形容面目威猛可畏。

    出处: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七四引《谈薮》:“金刚努目,所以降伏四魔;菩萨低眉,所以慈悲六道。”

  • 16、

    金刚努目 [ jīn gāng nǔ mù ]

    释义:形容面目威猛可畏。

    出处: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七四引宋·庞元英《谈薮·薛道衡》:“隋吏部侍郎薛道衡,尝游钟山开善寺,谓小僧曰:‘金刚何为努目?菩萨何为低眉?’小僧答曰:‘金刚努目,所以降伏四魔;菩萨低眉,所以慈悲六道。’道衡怃然不能对。”

  • 17、

    狼狈不堪 [ láng bèi bù kān ]

    释义:困顿、窘迫得不能忍受。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马超传》:“宽、衢闭冀城门,超不得入。进退狼狈,乃奔汉中依张鲁。”

  • 18、

    雷霆之怒 [ léi tíng wàn j ]

    释义:雷霆:霹雳。象霹雳一样的盛怒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陆逊传》:“今不忍小忿,而发雷霆之怒,违垂堂之戒,轻万乘之重,此臣之所惑也。”

  • 19、

    恼羞成怒 [ nǎo xiū chéng nù ]

    释义:由于羞愧到了极点,下不了台而发怒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一回:“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,便也恼羞成怒。”

  • 20、

    怒不可遏 [ nù bù kě è ]

    释义:遏:止。愤怒地难以抑制。形容十分愤怒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七回:“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,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,顿时气愤填膺,怒不可遏。”

  • 21、

    怒发冲冠 [ nù fà chōng guān ]

    释义:指愤怒得头发直竖,顶着帽子。形容极端愤怒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盗跖》:“盗跖闻之大怒,目如明星,发上指冠。”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,怒发上冲冠。”

  • 22、

    怒火中烧 [ nù huǒ zhōng shāo ]

    释义:怒气象火一样在心中燃烧。形容怀着极大的愤怒。

    出处:宋 王迈《臞轩集》:“虚舟相触何心在,怒火虽炎一响空。”

  • 23、

    怒目而视 [ nù mù ér shì ]

    释义:睁圆了眼睛瞪视着。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回:“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,生得器宇轩昂,威风凛凛,手执方天画戟,怒目而视。”

  • 24、

    怒目切齿 [ nù mù qiè chǐ ]

    释义:怒目:怒视的样子;切齿:咬紧牙齿。形容极其愤恨。

    出处:晋·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闻吾风声,议其所以,乃奋袂攘衿,怒目切齿。”

  • 25、

    怒形于色 [ nù xíng yú sè ]

    释义:形:显露;色:脸色。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八回:“曹沫右手按剑,左手揽桓公之袖,怒形于色。”

  • 26、

    狞髯张目 [ níng rán zhāng mù ]

    释义:犹言吹胡瞪眼。形容暴怒。

    出处:清·王韬《瓮牖馀谈·贼中悍酋记》:“曾贼知军门自至,突出欲擒之,狞髯张目,勇气百倍,直呼军门名。”

  • 27、

    怒目横眉 [ nù mù héng méi ]

    释义:耸起眉毛,瞪大眼睛。形容怒视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五代·后蜀·何光远《监戒录》引陈裕诗:“横眉怒目强干嗔,便作阎浮有力神。祸福岂由泥捏汉,烧香代养弄蛇人。”

  • 28、

    怒气冲冲 [ nù qì chōng chōng ]

    释义:盛怒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十二回:“[钱同秀]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,说道:‘好好,你们做了一路!’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。”

  • 29、

    咆哮如雷 [ páo xiāo rú léi ]

    释义:形容人暴怒喊叫的神态。

    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:“曾沧海舞着那半段鸦片烟枪,咆哮如雷,一手抢起一只锡烛台,就又劈面掷过去。”

  • 30、

    七窍生烟 [ qī qiào shēng yān ]

    释义:七窍:口和两眼、两耳、两鼻孔。气愤得好象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。形容气愤到极点。

    出处:清·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第三回:“说罢,悻悻然转出来。把邓氏气得七窍生烟,觉得脑中一涌,喉里作动,旋吐出鲜血来。”

  • 31、

    气冲牛斗 [ qì chōng niú dǒu ]

    释义:气:气势;牛、斗:即牵牛星和北斗星,指天空。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。

    出处:宋·岳飞《题青泥赤壁》诗:“雄气堂堂贯牛斗,誓将真节报君仇。”

  • 32、

    气贯长虹 [ qì guàn cháng hóng ]

    释义:贯:贯穿。正义的精神直上高空,穿过彩虹。形容精神极其崇高,气概极其豪壮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聘义》:“气如白虹,天也。”

  • 33、

    气急败坏 [ qì jí bài huài ]

    释义:上气不接下气,狼狈不堪。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七回:“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,陆续过渡,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。”

  • 34、

    气势汹汹 [ qì shì xiōng xiōng ]

    释义:汹汹:气势盛大的样子。形容气势凶猛。

    出处: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。”

  • 35、

    千夫所指 [ qiān fū suǒ zhǐ ]

    释义:为众人所指责。形容触犯众怒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王嘉传》:“千人所指,无病而死。”

  • 36、

    气冲斗牛 [ qì chōng dǒu niú ]

    释义:气:气势;牛、斗:即牵牛星和北斗星,指天空。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。

    出处:唐·崔融《咏宝剑》:“匣气冲牛斗,山形转辘轳。”宋·岳飞《题青泥赤壁》诗:“雄气堂堂贯斗牛,誓将真节报君仇。”

  • 37、

    气愤填膺 [ qì fèn tián yīng ]

    释义:膺:胸。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。亦作“愤气填膺”、“愤气填胸”、“激愤填膺”。

    出处:

  • 38、

    气焰嚣张 [ qì yàn xiāo zhāng ]

    释义:嚣张:猖狂的样子。形容人威势逼人,猖狂放肆。

    出处:《手术台就是阵地》:“气焰嚣张的日寇刚到齐会镇,就挨了当头一棒,被我等消灭了五百多人。”

  • 39、

    室怒市色 [ shì nù shì sè ]

    释义:室:家;市:指在外面;色:脸色。指在家里受气,到外边迁怒于人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昭公十九年》:“谚所谓‘室于怒,市于色’者,楚之谓矣。”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“怒于室者色于市,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。”

  • 40、

    天怒人怨 [ tiān nù rén yuàn ]

    释义:天公震怒,人民怨恨。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,引起普遍的愤怒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自是士林愤痛,人怨天怒,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。”

  • 41、

    喜怒哀乐 [ xǐ nù āi lè ]

    释义:喜欢、恼怒、悲哀、快乐。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谓之和。”

  • 42、

    心花怒放 [ xīn huā nù fàng ]

    释义:怒放:盛开。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。形容极其高兴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十回:“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,连说:‘难为他了,难为他了。’”

  • 43、

    凶神恶煞 [ xiōng shén è shà ]

    释义:原指凶恶的神。后用来形容非常凶恶的人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桃花女》第三折:“又犯着金神七煞上路,又犯着太岁,遭这般凶神恶煞,必然板僵身死了也。”

  • 44、

    睚眦必报 [ yá zì bì bào ]

    释义:睚眦:发怒时瞪眼睛,借指极小的仇恨。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。比喻心胸极狭窄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一饭之德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。”

  • 45、

    义愤填膺 [ yì fèn tián yīng ]

    释义:义愤: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;膺:胸。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。

    出处: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十五回:“珏斋不禁义愤填膺,自己办了个长电奏,力请宣战。”

  • 46、

    抓耳搔腮 [ zhuā ěr sāo sāi ]

    释义:形容焦急、苦闷,生气时想不出办法的样子。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十五回:“多九公道:‘那送礼人说: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,送这礼物,预备王妃赏赐宫人。岂非送给林兄么?’唐敖听了,只急的抓耳搔腮。”

  • 47、

    暴跳如雷 [ bào tiào rú léi ]

    释义:急怒叫跳,象打雷一样猛烈。形容又急又怒,大发脾气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。”

  • 48、

    变色之言 [ biàn sè zhī yán ]

    释义:使脸色改变的话。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朝有变色之言,则下有争斗之患。”

  • 49、

    狂风怒号 [ kuáng fēng nù háo ]

    释义:怒:愤怒,发怒;号:号叫。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。

    出处: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”

  • 50、

    令人发指 [ lìng rén fà zhǐ ]

    释义: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。形容使人极度愤怒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盗跖》:“谒者入通,盗跖闻之大怒,目如明星,发上指冠。”

  • 51、

    目光如炬 [ mù guāng rú jù ]

    释义:目光发亮象火炬。形容愤怒地注视着。也形容见识远大。

    出处:《南史·檀道济传》:“道济见收,愤怒气盛,目光如炬。”

  • 52、

    同仇敌忾 [ tóng chóu dí kài ]

    释义:同仇:共同对敌;敌:对抗,抵拒;忾:愤怒。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:“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”《左传·文公四年》:“诸侯敌王所忾,而献其功。”

  • 53、

    息怒停瞋 [ xī nù tíng chēn ]

    释义:瞋:发怒时睁大眼睛。停止发怒和生气。多用作劝说,停息恼怒之辞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二折:“夫人休闪了手,且息怒停瞋,听红娘说。”

  • 54、

    喜怒不形于色 [ xǐ nù bù xìng yú sè ]

    释义: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。指人沉着而有涵养,感情不外露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传》:“喜怒不形于色,好交结豪侠,年少争附之。”

  • 55、

    鲜衣良马 [ xiān yī liáng mǎ ]

    释义:美服壮马。谓服饰豪奢。同“鲜车怒马”。

    出处:宋·李昉《太平广记》卷第三一○引唐·载孚《广异记·汝阴人》:“汝阴男子姓许,少孤,为人白皙,有姿调,好鲜衣良马,游骋无度。”

  • 56、

    鲜衣怒马 [ xiān yī nù mǎ ]

    释义:美服壮马。谓服饰豪奢。

    出处: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刑部·冤狱》:“群盗得志,弥横恣为推埋,鲜衣怒马,以游侠为称,其魁名朱国臣者,初亦宰夫也。”

  • 57、

    勃然变色 [ bó rán biàn sè ]

    释义:勃然:突然地。变色:变了脸色。突然生气,变了脸色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(孟子)曰:‘君有大过谏;反复之而不听,则易位。’王勃然变乎色。”

  • 58、

    发上指冠 [ fā shàng zhǐ guàn ]

    释义:毛发竖起貌。形容极度愤怒。

    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盗跖》:“盗跖闻之,目如明星,发上指冠。”

  • 59、

    菩萨低眉 [ pú sà dī méi ]

    释义:象菩萨那样低眉看人。形容人的面貌慈祥善良。

    出处:《太平广记·俊辩类二》引《谈薮》:“金刚努目,所以降服四魔;菩萨低眉,所以慈悲六道。”

  • 60、

    咬牙切齿 [ yǎo yá qiè chǐ ]

    释义:切齿:咬紧牙齿,表示痛恨。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。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。

    出处:元·孙仲章《勘头巾》第二折:“为甚事咬牙切齿,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。”

形容生气的四文词语有哪些(1个)

  • 喑恶叱咤指发怒而厉声喝叫。形容风云人物威势很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