刍荛之言

[ chú ráo zhī yán ]

刍荛之言拼音

[ chú ráo zhī yán ]

刍荛之言的意思

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。割草打柴人的话。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。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。

刍荛之言出处

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:“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”

成语基本释义:

[ 成语繁体 ]

芻蕘之言

[ 成语用法 ]

作宾语;用作讲话者的谦词

刍荛之言近义词

刍荛之见

刍荛之言反义词

远见卓识

刍荛之言造句:

巧匠何曾弃樗栎,刍荛之言或有益。★宋·李清照《上枢密韩肖胄》诗

刍荛之言英语翻译

暂无英语翻译

刍荛之言成语接龙

  • 言必有据  说话一定要有根据。
  • 言而有信  说话靠得住,有信用。
  • 言听计从  听:听从。什么话都听从,什么主意都采纳。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。
  • 言外之意  指有这个意思,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。
  • 言归于好  言:句首助词,无义。指彼此重新和好。
  • 言不尽意  情意曲折深远,言语难以全部表达。常用于书信末尾,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。
  • 言为心声  言语是思想的反映,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。
  • 言归正传  正传:正题或本题。指话头转回到正题上来。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。
  • 言不由衷  由:从;衷:内心。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,即说的不是真心话。指心口不一致。
  • 言无二价  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。
  • 言过其实  实:实际。原指言语浮夸,超过实际才能。后也指话说得过分,超过了实际情况。
  • 言出法随  言:这里指法令或命令;法:法律。话一说出口,法律就跟在后面。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,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。
  • 言行不一  说的是一套,做的又是另外一套。
  • 言简意赅  赅:完备。话不多,但意思都有了。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。
  • 言传身教  言传:用言语讲解、传授;身教:以行动示范。既用言语来教导,又用行动来示范。指行动起模范作用。
  • 言行相诡  诡:违反,违背。说的和做的相违背。指言行不一。
  • 言近旨远  旨:意思。话很浅近,含义却很深远。
  • 言多必失  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。
  • 言行一致  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。
  • 言而无信  说话不算数,没有信用。

刍荛之言的意思是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。割草打柴人的话。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。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。

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大全网提供成语刍荛之言的意思及近义词、反义词、英语翻译、出处和刍荛之言造句等详细信息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gz109.cngz109.cn/churaozhiyan.html

相关推荐

  • 心腹之言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5回:“玄德看了,急来车前泣告孙夫人曰:‘备有心腹之言,至此尽当实诉。’”
  • 风尘之言 《魏书·王慧龙传》:“赐慧龙玺书曰:‘义隆畏将军如虎,欲相中害,朕自知之,风尘之言,想不足介意也。”
  • 金石之言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小姐金玉之言,小生一一铭之肺腑。”
  • 变色之言 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朝有变色之言,则下有争斗之患。”
  • 溢美之言 先秦·庄周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,两怒必多溢恶之言。”
  • 药石之言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臧孙曰:‘季孙之爱我,疾疢也。孟孙之恶我,药石也。美疢不如恶石。’”
  • 询于刍荛 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:“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”
  • 绳墨之言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未达人心,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,术暴人之前者,是以人恶有其美也。”
  • 媒妁之言 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踰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
  • 刍荛之见 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:“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