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山面目

[ lú shān miàn mù ]

庐山面目拼音

[ lú shān miàn mù ]

庐山面目的意思

庐山:山名,在江西省九江市南。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。

庐山面目出处

清·段雪亭《遗稿例言》:“苟非自作聪明,即欲省其铅槧,致令庐山面目,渐失其真。”

成语基本释义:

[ 成语繁体 ]

廬山靣目

[ 成语用法 ]

作宾语、定语;指事情的真相

庐山面目近义词

庐山真面目

庐山面目反义词

开门见山

庐山面目成语典故

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,它三面临江,山势十分雄伟,山清水秀,风景奇丽。它临江靠水,山上烟雾缥缈,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。苏轼写《题西林壁》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
庐山面目造句:

庐山面目英语翻译

暂无英语翻译

庐山面目成语接龙

  • 目迷五色  五色:各种颜色。形容颜色既多又杂,因而看不清。比喻事物措综复杂,不易分辨清楚。
  • 目中无人  眼里没有别人。形容骄傲自大,看不起人。
  • 目濡耳染  濡:沾湿;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
  • 目食耳视  用眼睛吃,用耳朵看。比喻颠倒错乱。
  • 目使颐令  用眼睛、用下巴指使人。形容自命尊贵,摆大架子。
  • 目送手挥  手眼并用,怎么想就怎么用。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,意在言外。
  • 目挑心招  挑:挑逗;招:指勾引。眉目传情,心神招引。
  • 目无余子  余子:其他的人。眼里没有旁人。形容自高自大,目中无人。
  • 目指气使  目指:动一下眼睛来指物;气使:用嘘气声支使人。用眼神和气色指使人。形容骄横傲慢的样子。
  • 目别汇分  指分门别类。
  • 目不别视  眼睛不往别处看。形容精神集中,专心致志。亦作“目不旁视”。
  • 目不忍睹  眼睛不忍看,形容景象很凄惨。
  • 目不给赏  眼睛来不及观赏。形容景物优美繁多。
  • 目不苟视  眼睛不随便乱看。形容为人正派。
  • 目瞪口结  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  • 目瞪口歪  形容气极时的神情。
  • 目不识书  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;不甚识字或不识字。
  • 目断魂销  目断:竭尽目力所见。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,因而内心十分悲痛。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。亦作“目断魂消”。
  • 目瞪口张  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  • 目不暇给  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,眼睛来不及看。

庐山面目的意思是庐山:山名,在江西省九江市南。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。

聊斋志异的成语大全网提供成语庐山面目的意思及近义词、反义词、英语翻译、出处和庐山面目造句等详细信息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gz109.cngz109.cn/lushanmianmu.html

相关推荐

  • 面目黎黑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手足胼胝,面目黎黑。”
  • 面目黧黑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黄帝》:“年老力弱,面目黧黑。”
  • 庐山真面 清·杨伦《序》:“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,自非摧陷廓清,不见庐山真面。”
  • 横峰侧岭 宋·苏轼《题西林壁》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,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  • 面目全非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陆判》:“举手则面目全非。”
  • 面目可憎 唐·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,语言无味者,皆子之志也。”
  • 庐山真面目 宋·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  • 狰狞面目 《塞上行·行纪·忆西蒙》:“两个蒙古青年骑快马而来,下马入帐,以狰狞面目,厉声问我要票。”
  • 面目狰狞 清·吴趼人《九命奇冤》第13回:“另外还有两人……都是身材骄健,面目狰狞。”
  • 不识庐山真面目 宋·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