呜呼哀哉

[ wū hū āi zāi ]

呜呼哀哉拼音

[ wū hū āi zāi ]

呜呼哀哉的意思

呜呼:叹词;哉:语气助词。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,旧时祭文中常用。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。

呜呼哀哉出处

《诗经·大雅·召旻》:“於乎哀哉,维今之人,不尚有旧。”《左传·哀十六年》“呜呼哀哉,尼父!无自律!”

成语基本释义:

[ 成语繁体 ]

嗚嘑哀哉

[ 成语正音 ]

哉,不能读作“zhāi”。

[ 成语用法 ]

复杂式;作谓语;含讽刺意味

呜呼哀哉近义词

寿终正寝一命呜呼

呜呼哀哉反义词

健康长寿

呜呼哀哉造句

1、王禄多说了几句话,渐渐有声无气,挨到黄昏,只有出的气,没有入的气,呜呼哀哉!伏维尚飨。

2、上班缺少关爱,加班少薪无奈;人才悉数被埋,还遇领导变态;没事开会架炮台,稍有不慎就受灾;呜呼哀哉,何时才能优待,还是先来喝杯凉白开。

3、先生借魔鬼之口把这个世界讽刺了一遍。最后魔鬼说如今世上大部分人都无灵魂,就算略有几个有灵魂的人也被上帝挑去。虽然当代人也有坏人,但是他们却坏的没有灵性,没有人格。如今有灵性有人格的人又有几个呢?呜呼哀哉

4、敌人的阴谋还没得逞就呜呼哀哉了。

5、棺中一狗,恩朋义友,你若不来,我们已走,初一十五,香花奠酒,呜呼哀哉……古龙 

呜呼哀哉英语翻译

暂无英语翻译

呜呼哀哉成语接龙

  • 灾梨祸枣  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。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。
  • 载舟覆舟  民众犹如水,可以承载船,也可以倾覆船。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。
  • 在家出家  指不出家当和尚,清心寡欲,在家修行。
  • 再接再厉  接:接战;厉:磨快,引伸为奋勉,努力。指公鸡相斗,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。比喻继续努力,再加一把劲。
  • 载酒问字  指人有学问,常有人登门求教。也比喻勤学好问。
  • 在劫难逃  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。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。
  • 再三再四  重复好几次。
  • 再生父母  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,多指救命的恩人。
  • 在所不辞  决不推辞(多用在冒险犯难)。
  • 在所不惜  决不吝惜(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)。
  • 再造之恩  再造:再生。象救了自己性命那样大的恩德。
  • 在所难免  难于避免。
  • 再作冯妇  再作:重做;冯妇:人名。比喻再干旧行业。
  • 在天之灵  尊称死者的精神。
  • 在官言官  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。
  • 载驱载驰  指车马疾行。
  • 在谷满谷  此指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,形容道的无所不在。后形容人物众多。
  • 再不其然  犹言再不然。
  • 在色之戒  指色欲方面的戒忌。
  • 再接再历  用以指继续努力,坚持不懈。同“再接再砺”。

呜呼哀哉的意思是呜呼:叹词;哉:语气助词。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,旧时祭文中常用。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。

脾气的成语大全网提供成语呜呼哀哉的意思及近义词、反义词、英语翻译、出处和呜呼哀哉造句等详细信息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gz109.cngz109.cn/wuhuaizai.html

相关推荐

  • 耗矣哀哉 语本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 秦 國用之,死者甚衆,刑者相望,秏矣哀哉!” 颜师古 注:“秏,虚也。言用刑酷烈,誅殺甚衆,天下空虚也。秏音呼到反。或曰,秏,不明也,言刑罰闇亂。音莫報反。”秏,同“ 耗 ”。后用以表示对政治、社会昏乱的悲愤。 康有为 《<孔子改制考>叙》:“而 中國 之民,遂二千年被暴主夷狄之酷政,耗矣哀哉!” 梁启超 《新民说》六:“耗矣哀哉!吾 中國 人之無國家思想也。”
  • 有声无气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一:“王禄多说了几句话,渐渐有声无气,挨到黄昏,只有出的气,没有入的气,呜呼哀哉,伏维尚飨。”
  • 一病不起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2回:“那詹典在途中本就受了些风霜,到家又传了时症,一病不起,呜呼哀哉死了。”
  • 震天动地 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:裴松之注:“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崩,呜呼哀哉!于时天震地骇。”《水经注·河水》:“涛涌波襄,雷奔电泄,震天动地。”
  • 于呼哀哉 《诗·大雅·召旻》:“于乎哀哉!维今之人,不尚有旧。”《荀子·乐论》:“乱世恶善,不此听也。淤乎哀哉,不得成也。”
  • 一命呜呼 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:“谁知这个女婿,去年七月感了时气,到了八月边,就一命呜呼哀哉死了。”
  • 呜呼噫嘻 叹词。表示慨叹。
  • 天震地骇 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裴松之注:“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崩,呜呼哀哉!于时天震地骇。”
  • 生荣死哀 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其生也荣,其死也哀。”三国魏·曹植《王仲宣诔》:“人谁不没,达士徇名,生荣死哀,亦孔之荣,呜呼哀哉。”
  • 撼天震地 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裴松之注:“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崩,呜呼哀哉!于时天震地骇。”《水经注·河水》:“涛涌波襄,雷奔电泄,震天动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