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举两得

[ yī jǔ liǎng dé ]

一举两得拼音

[ yī jǔ liǎng dé ]

一举两得的意思

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。

一举两得出处

《晋书·束皙传》:“赐其十年炎复,以慰重迁之情,一举两得,外实内宽。”

成语基本释义:

[ 成语繁体 ]

一舉兩得

[ 成语正音 ]

得,不能读作“děi”或“de”。

[ 成语用法 ]

作谓语、定语;指收获大

一举两得近义词

一箭双雕事半功倍

一举两得反义词

事倍功半得不偿失

一举两得成语典故

成语 一举两得成语故事

所属朝代: 晋代

拼 音: yī jǔ liǎng dé

出 处

《晋书·束皙传》:“赐其十年炎复,以慰重迁之情,一举两得,外实内宽。”

解 释

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。

典 故

东汉初,被任命为建威大将......

一举两得造句

1、妈妈教我合理的运用时间学玩分明,这样我就可以一举两得,事半功倍了。

2、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。乡下人常常误认一种硫化铜为金矿。……就是要看一看真金,免得受硫化铜的欺骗。而且一识得真金,一面也就真的识得了硫化铜,一举两得了。

3、快考试的时候,妈妈让我做什么事情时都要想着英语单词,可到头来,我的英语却考得很差,这种一举两得的方法真是用不得呀。

4、你所干的那件事可是一举两得

5、我学着玩有趣的魔方,既锻炼了手的灵活性,也让脑子转得更快,一举两得

一举两得英语翻译

暂无英语翻译

一举两得成语接龙

  • 得不偿失  偿:抵得上。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。
  • 得步进步  已进了一步,还要向前进一步。比喻野心大,贪心永不满足。
  • 得寸进尺  得了一寸,还想再进一尺。比喻贪心不足,有了小的,又要大的。
  • 得意门生  得意:称心如意;门生: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。后泛指学生。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。
  • 得胜回朝  朝:朝廷。旧指打了胜仗回到朝廷去报功。现泛指胜利归来。
  • 得意忘形  形:形态。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。
  • 得胜头回  头回:前回。宋、元说书人的术语。在开讲前,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,谓之“得胜头回”,取其吉利之意。
  • 得失参半  得失:得到与失去。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。即得失相当。
  • 得而复失  复:又,再。刚得到又失去了。
  • 得意洋洋  洋洋:得意的样子。形容称心如意、沾沾自喜的样子。
  • 得失成败  指得与失,成功与失败。
  • 得过且过  且:暂且。只要能够过得去,就这样过下去。形容胸无大志。
  • 得意之色  得意:称心如意。因非常称心如意而露出傲慢的神色。
  • 得陇望蜀  陇:指甘肃一带;蜀:指四川一带。已经取得陇右,还想攻取西蜀。比喻贪得无厌。
  • 得意之作  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。
  • 得未曾有  从来没有过。
  • 得其三昧  三昧:梵语,意为正定。排除一切杂念,使心神平静,专心致志,达到悟境。引申为诀窍或精义。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,熟知精义。
  • 得鱼忘筌  筌:捕鱼用的竹器。捕到了鱼,忘掉了筌。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。
  • 得心应手  得:得到,想到;应:反应,配合。心里怎么想,手就能怎么做。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。
  • 得其所哉  所:处所,环境。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。指得到理想的安置。

一举两得的意思是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。

一的成语大全网提供成语一举两得的意思及近义词、反义词、英语翻译、出处和一举两得造句等详细信息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gz109.cngz109.cn/yijuliangde.html

相关推荐

  • 有功之臣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回:“庶百姓知陛下宽仁大度,纳谏容流,而保护有功之臣。是一举两得之意,愿陛下准臣施行。”
  • 在此一举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国家安危,在此一举。”
  • 一矢双穿 清·陈天华《狮子吼》楔子:“是英雄自有英雄面,怕什么代越庖俎,还他个一矢双穿。”按,此指抗洋倒清二者并进,一举两得。
  • 一举万里 《晋书·慕容盛载记》:“当如鸿鹄高飞,一举万里,不可坐待罟网。”
  • 一举三反 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  • 一举两全 《三国志·魏志·郭淮传》:“兵不远西,而胡交自离,此一举两全之策也。”
  • 一举千里 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鸿鹄高飞,一举千里。”
  • 一举一动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七十四回:“可见古人一举一动,莫不令人归于正道,就是游戏之中,也都寓著劝世之意。”
  • 衣食不周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卷二十七:“我今衣食不周,无力婚娶,何不俯就他家,一举两得?”
  • 刺虎持鹬 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及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载:刺虎,战国时,陈畛说秦惠王,引卞庄子刺虎为喻,先待齐楚交战,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。持鹬,用“鹬蚌相持”之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