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

[ yǐ zǐ zhī máo,gōng zǐ zhī dùn ]
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拼音

[ yǐ zǐ zhī máo,gōng zǐ zhī dùn ]
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的意思

子:对别人的称呼;矛: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;盾: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。比喻拿对方的观点、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。
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出处

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楯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楯之坚,莫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?’其人弗能应也。”

成语基本释义:

[ 成语正音 ]

矛,不能读作“yù”。

[ 成语用法 ]

作谓语、宾语;指矛盾的人或事物
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近义词

自相矛盾
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反义词

忘恩负义
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成语典故

战国时期,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,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,没有穿不透的东西;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,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。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,他只好落荒而逃。
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造句:

菲薄古书者,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,这是的确的。因为他洞知弊病,能“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”。(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古书与白话》)
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英语翻译

暂无英语翻译
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成语接龙

  • 遁迹黄冠  指避开尘世而做道士。
  • 顿足椎胸  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。同“顿足搥胸”。
  • 敦诗说礼  敦:敦厚。诗:《诗经》。诚恳地学《诗》,大力讲《礼》。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《诗经》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。
  • 顿口无言  张口结舌,说不出话。
  • 顿开茅塞  顿:立刻;茅塞: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。比喻思想忽然开窍,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。
  • 顿口拙腮  比喻嘴笨,不善于说话。
  • 顿首再拜  顿首:以头叩地而拜;再拜:拜两次。古代的一种跪拜礼。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。
  • 顿学累功  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,也能取得成就。
  • 遁迹潜形  遁、潜:隐藏。迹、形:踪迹,形迹。指隐藏踪迹和身形。
  • 遁名匿迹  遁:隐藏;匿:藏匿。隐姓埋名,不让人闻知。
  • 遁入空门  遁:逃遁;空门:指佛教,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。指出家。避开尘世而入佛门。
  • 敦本务实  崇尚根本,注重实际。
  • 敦风厉俗  使民风纯朴敦厚。
  • 敦默寡言  稳重而少言语。
  • 敦世厉俗  使民俗敦厚,世风振兴。
  • 遁世遗荣  指避世隐居而抛弃荣华富贵。
  • 钝口拙腮  指口才笨拙,说话不流利。
  • 遁世隐居  指避世而深居不做官。
  • 钝学累功  钝:迟钝,笨拙;累:积聚。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,也能取得成就。
  • 遁世幽居  指避世而深居不做官。同“遁世隐居”。
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的意思是子:对别人的称呼;矛: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;盾: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。比喻拿对方的观点、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。

八字成语大全网提供成语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的意思及近义词、反义词、英语翻译、出处和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造句等详细信息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gz109.cngz109.cn/yzzmgzzd.html

相关推荐

  • 冢木已拱 《毂梁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泰伯将袭郑,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:‘千里而袭人,未有不亡者也。’泰伯曰:‘子之冢木已拱矣,何知!’”范宁注:“子之辈皆已老死矣……言其老无知。”
  • 父母恩勤 《诗经·豳风·鸱鸮》:“恩斯勤斯,鬻子之闵斯。”
  • 餐腥啄腐 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夫鹓雏,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,非梧桐不止,非练实不食,非醴泉不饮。于是鸱得腐鼠,鹓雏过之,仰而视之曰:‘哧!’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哧我邪?”
  • 鬻矛誉楯 语出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楯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楯之坚,物莫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於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?’其人弗能应也。”
  • 辽东豕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朱浮传》:“往时辽东有豕,生子白头,异而献之,行至河东,见群豕皆白,怀惭而还。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,则为辽东豕也。”
  • 自相矛盾 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盾之坚,莫之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,何如?’其人勿能应也。”
  • 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,属厌而已。”
  • 向若而叹 《庄子·秋水》:“至于北海,东面而视,不见水端,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叹曰:‘……今我睹子之难穷也,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。’”
  • 辽东白豕 《后汉书·朱浮传》:“伯通自伐,以为功高天下。往时辽东有豕,生子白头,异而献之,行至河东,见群豕皆白,怀惭而还。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,则为辽东豕也。”
  • 邯郸匍匐 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今子不去,将忘子之故,失子之业。”